山大官網  |  返回首頁
學院動態
首頁 » 學院動態

人民日报发文:立远雄心向 重自主探究(两会后探落实·基础学科人才培養②)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文字:吳月 時間:2022-03-22

焦点閱讀

如何培養基礎理科拔尖學生,造就未來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各高校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一方面,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發學生投身基礎研究的志趣;另一方面,開展研究性教學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時,注重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提升綜合素養。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國家科技創新力的基础源泉在于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织學科相關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探索基礎學科本碩博連讀培養模式。

近年來,教育部等部門深入實施“拔尖計劃”,在基礎理科、基礎文科、基礎醫科領域建設一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著力培養未來傑出的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醫學科學家,爲把我國建成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奠基人才基礎。

如何加強基礎理科拔尖學生培養,造就未來傑出的自然科學家?

“志趣是拔尖创新人才培養的基础”

周六晚10點,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學堂計劃”葉企孫物理班大四學生史家明仍在教室自習,“對我來說,周末和事情日的學習差別不大。”這名00後笑著說。

高考填報志願時,史家明的第一志願就是物理。如今,他依然希望繼續從事相關研究。“在物理班的4年,我感应自己在自由地成長,也保持了剛入學時對物理的熱愛。”史家明的室友、同班同學韓皓潭補充說,班級濃厚的學術氛圍、同學們學習的自主性,是這份熱愛的“保鮮劑”。“張量網絡簡介及其在量子計算機中的應用”“探秘斯格明子:拓撲自旋電子學淺析”“量子理論中的對稱性與拓撲”……在物理班,學生自發組織的“葉企孫學術沙龍”已持續10余年,主動研究和討論蔚然成風。

“我們認爲,學生的主動性特別重要。有時候,育人效果並不在于知識傳授多一點還是少一點,學生若有探索未知的主動性,將來就會很有希望。”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學堂計劃”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說,學生的主動性一方面來自興趣,一方面來自使命感。

“如果学生自己没有探索求知、生长自我、实现价值的勃勃欲求,再多的资源、再高的目标也无法促使他们对教育资源和学习时机更充实的利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曾开展“拔尖计划”学生视察,研究发现,志趣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養的基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体现,在建设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中,“強化使命驅動”十分重要。要引導學生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學術志趣和內在動力,鼓勵學生在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基礎科學領域深入探索、堅定志趣。許多高校正在積極探索:哈爾濱工業大學組織基礎學科拔尖班學生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引導學生明確未來偏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大師課”等形式,彙聚德才兼備的學術各人,通過言傳身教、精神感召,引導學生樹立遠雄心向……

有學者談道,在進入大學前就對基礎學科有濃厚興趣並立志長期探索的學生仍然較少,涵養學生對基礎學科的志趣尤爲重要。這種涵養需要環境,需要重視基礎學科的整體氛圍。

“對優秀的學生更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留白’”

每周五下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周五学术陈诉”会上,讲述与思辨碰撞;未名湖北岸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加入导师讨论班的学子豁然开朗;在物理学院,“物理英才班”的学生进行文献分享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大牛”开设讲座……北京大学注重营造师生配合探索科学未知前沿领域的学习气氛,这也是一些高校增强基础理科人才培養的缩影:创新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情况。

在課程方面,複旦大學開設“本科榮譽項目”,建設榮譽課程,提升第一課堂教學質量。“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學術判斷力。通過教學內容及要领上的創新,滿足拔尖學生的學習‘胃口’。”複旦大學物理學系教師周磊說。

開展研究性教學、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訓練。上海交通大學建設致遠創新研究中心,搭建本科生交织創新實驗平台,通過開放日、前沿探索實驗課等,構建進階式自主科研能力培養體系。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科與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協同打造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通過科教融合,致力于培養從事前瞻性基礎研究的青年人才。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麗認爲,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建議重視給拔尖學生‘松綁’。對優秀的學生更需要因材施教,更需要‘留白’,這樣才有可能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志趣來發展。”

“在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養中,我们对主干课程课时进行了重新分配,将本科阶段总学分从170学分淘汰到150学分。”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常务副院长杨森介绍,通过科研训练、数学建模、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模块,增强创新实践锻炼。浙江大学制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专属培养方案,将重要的必修课划归为“焦点选修课”,学生可凭据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偏向,从而更好地发挥潜能。

“通识教育和拔尖人才培養是相互关联的”

采访中,一些高校的基础理科人才培養项目卖力人体现,有些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偏得厉害”;有些同学知识面广、文理兼备,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际相同能力另有所欠缺;另有的同学自信心不足、主动计划自我的能力较弱。对此,专家体现,有须要增强通识教育。

“通識教育怎麽和專業教育真正融合?我想,通識爲本,並不是說通識課的學時數要遠遠超過專業課。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要有通識教育的理念。批判性思維、邏輯推理、表達溝通能力等,既是專業課程中可以包罗的,也與通識教育有密切關系。”朱邦芬說。

“通识教育和拔尖人才培養是相互关联的。根深才气叶茂。在厚通识的基础上,拔尖人才才气茁壮生长。”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说。南开大学伯苓学院副院长段文斌也认为:“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培養,与学生自身个体的全面生长并非矛盾,而是相得益彰。虾志修身、习得理论实践、习得强健身心、习得审美创美、习得交流相助,是我们对‘拔尖计划’结业生的要求。”该学院推出语言、文学与文化导论、哲学系列讲座等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提升拔尖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些理科學生体现,通識教育的學習讓自己獲益匪淺。“剛進入萃英學院時,我以爲學院只重視我們的專業學習。後來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蘭州大學萃英學院2019級化學萃英班學生馬科星說,學院設立了通識課程和綜合素質課程體系,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体现,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情懷、世界胸懷,促進學生中西融彙、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罗致人類文明精華,形成整體的知識觀和智慧的生活觀。

同時,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科學道德、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提升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造就敢闖會創、敢爲天下先的青年英才。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塢城路92號
郵箱:slxy@sxu.edu.cn
電話:0351-7011581
郵編:030006
友情鏈接
  • 山西大學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
  •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
  • 浙江大學竺可桢學院

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公衆號